4月,川南興文縣大壩苗族鄉(xiāng),到處是返青的稻秧。到4月20日,種糧大戶盧建文已完成秧苗移栽2400畝,進度比往年快了一周。盧建文計劃今年種植水稻3000畝,其中300畝是代耕代種等方式復墾的撂荒地。
在今年春耕生產中,我省一手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手抓農業(yè)生產。巴蜀大地的田野上,耕作正當時。
扎緊“糧袋子” 實招迭出搶抓農時
“我今年種水稻1800畝,比去年多種300畝。”3月21日,數百嘉賓齊聚瀘州市合江縣白米鎮(zhèn)黃金山村,一場別開生面的水稻移栽儀式在這里舉行。參會的種糧大戶們將自己今年的種植面積寫在紙上,當眾朗讀。
黃金山村打響了四川大春播栽的“發(fā)令槍”。疫情沖擊之下,作為產糧大省,我省必須確保糧食供給平衡和口糧基本自給。
一年之計在于春。大春糧食產量占全省年產糧量八成以上。1月底,我省研判,疫情之下必須更加重視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隨即,從農資生產、運輸和銷售等關鍵環(huán)節(jié)入手,實招迭出。
動手早。1月30日,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揮部發(fā)出公告,要求全省企業(yè)自2月3日起逐步復工。至2月中旬,全省7家大型重點肥料企業(yè)、196家種子企業(yè)基本復產。隨后,落實分區(qū)分級防控措施和“一斷三不斷”,逐步撤銷防疫檢測點,全力打通農資運輸“最后一公里”,全省大春備耕步入快車道。2月底,全省春耕農資生產銷售運輸已恢復至接近常年水平。
截至4月16日,全省已育水稻秧苗可滿足移栽2581萬畝,占計劃用量九成以上,進度較常年提前一周。
行動快。1月底,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下發(fā)緊急通知,明確全省大春大豆、水稻、馬鈴薯、高粱和玉米五大糧食作物播種面積增加100萬畝,確保再生稻種植400萬畝,力爭全年糧食增產5億斤。結合各地自然稟賦和土地利用現(xiàn)狀,緊急通知將任務分解至市(州)和縣(市、區(qū)),并給出實現(xiàn)路徑——藏糧于技和藏糧于地。
南充市西充縣青獅鎮(zhèn)六村領到大豆擴種增產任務后,第一時間請來南充市農科院大豆所所長張明榮,用半個月時間傳授大豆玉米間作套作技術;川北廣元僅用時3周,摸清撂荒地底數,明確復耕任務和擴種糧食種類……
疫情發(fā)生以來,四川重要農產品供給始終保持穩(wěn)定,農業(yè)生產有序展開。
繪好“施工圖” 推動各項措施落實
“每一塊地種什么,都要弄清楚。”4月21日,蒲江縣農業(yè)農村局局長劉富程收到各鄉(xiāng)鎮(zhèn)播種計劃表。讓劉富程積極行動的是一根根“指揮棒”:糧食生產行政首長負責制、耕地復墾復耕激勵政策……
從頂層設計入手,四川變困難為機遇、變壓力為動力,強化考核機制,推動各項農業(yè)穩(wěn)產增產措施落到實處。
建章,厘清目標和責任。與全省100萬畝、5億斤擴種增產任務一起下達的,還有一條“死命令”:壓實糧食生產行政首長責任制,擴種增產任務不達標縣和園區(qū),涉農考評和獎勵“一票否決制”。
逗硬考核靠嚴密的制度,擼起袖子加油干考驗的是實干。作為糧食穩(wěn)產增產“米袋子”先導性和基礎性工程的高標準農田,則是真正的舞臺。
年度380萬畝高標準農田主體工程和46萬畝高效節(jié)水灌溉建設任務,要在5月底前完成。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要求,確保土地“趕”上大春栽播,不誤農事。
達州市宣漢縣提前下達10億元涉農資金,目前已建成高標準農田27萬畝。今年開始,曾經的坡耕地和“望天田”,有望變成“旱能灌、澇能排”的“噸糧田”。
實干,還要更大力度、更高標準。今年開始,我省高標準農田建設每畝最低按3000元補助執(zhí)行。一年內,單位面積投入增50%。除原材料、設備和人力等成本考量外,“不降標準、不降要求”是更大動因。
“產得出”也要“賣得好”。3月初,農產品產地集配中心和烘干中心建設啟動。預計9月底,水稻收割前全部投用,全省日烘干能力有望達80萬噸以上。
激活“人地錢” 蓄積長遠發(fā)展動力
“今年全部種糧。”4月20日,測量人員進駐村里后,眉山市青神縣瑞峰鎮(zhèn)黃桷村村民劉敏香做出采購秧苗決定。給劉敏香吃下種糧“定心丸”的,是年初開始的全國首批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試點,改革的主題是土地承包關系長久不變。青神,是試點縣之一。
四川春耕生產圍繞“人、地、錢”做文章,蓄積長遠發(fā)展動力。
破冰,從激活“人”開始。2月,出臺代耕代種代管獎補方案,明確誰種地、誰受益,在明確土地權屬基礎上,明確利益分配格局。
在德陽羅江區(qū)白馬關鎮(zhèn)廣濟村,80后家庭農場負責人張印森正忙著平整土地。今春,他負責1500畝水稻種植。
他與農戶們簽訂了協(xié)議,明確代耕代種、土地流轉等模式下收益分配模式。
激活“地”,從“穩(wěn)”“增”入手。除試點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外,四川率先啟動撂荒地復墾復耕激勵試點,不斷喚醒“沉睡”的耕地。目前,全省已有30余萬畝撂荒地“重生”。
種地如何掙更多的錢?今年起,我省首次將大豆種植納入補貼范圍,并整合糧食產業(yè)支持資金提高補貼標準。同時,擴大機具品目、提高補貼標準,推廣復合種植、稻田養(yǎng)魚等高附加值種養(yǎng)業(yè)模式……一招一式,激發(fā)農戶種糧積極性。
改革紅利不斷釋放。在眉山彭山區(qū)鳳鳴街道金燭村,依靠26臺機械,成林農機專業(yè)合作社拿下完成周邊1萬余畝水稻從育秧到收割的勞務訂單。借助代耕代種、土地托管,巴中恩陽區(qū)花叢鎮(zhèn)南岳村七旬老漢蔣桂全家的7畝撂荒地全部復墾。
截至目前,我省已完成大春糧食播栽2482萬畝,占計劃播栽量的31.7%,比往年同期高出0.2個百分點。一季度,全省生豬存欄2986.7萬頭,環(huán)比增長4.04%,實現(xiàn)連續(xù)5個月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