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程中,無數(shù)的奮斗者共筑強國夢、同抒愛國情、攜手奮進路。
本報即日起開設“愛國情奮斗者”專欄,圍繞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主題,講述70年來巴蜀兒女為祖國建設發(fā)展貢獻智慧和揮灑汗水的生動故事,展現(xiàn)他們?yōu)樽非竺篮蒙願^力搏擊的精神風采,激勵大家以信仰、信念、信心鑄就精神力量,用勤勞、智慧、勇氣書寫美好未來,一起奮斗,同心追夢。敬請垂注。
【人物名片】
劉詩白
我國著名理論經濟學家,西南財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西南財經大學名譽校長,《經濟學家》雜志主編。代表作有《產權新論》《現(xiàn)代財富論》等。曾獲“第六屆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
本報記者 吳浩/文 楊樹/圖
每天至少拿出3個小時看書讀報寫字,是劉詩白堅持數(shù)十年的習慣。
3月24日一早,記者在西南財經大學見到劉詩白時,他正在看思想文化建設方面的書籍。“多看書多學習,做研究才深入,多下基層多走走,做研究才立體。”劉詩白說,這是他堅持了一輩子的治學理念,搞研究,一定要有情懷。
劉詩白口中的情懷,并不只是對學術的敬畏,還包括對家國、對民族的深深關切。“我出生、成長的那個時代社會動蕩,我看到了太多的民生疾苦。”回想起當年求學的日子,劉詩白說自己下決心做學問,是為了救國興邦。
為國家、為民族崛起,劉詩白埋首書卷尋找答案。魯迅、巴金的著作,他讀了個遍,高爾基、托爾斯泰的作品,他沉浸其中,哲學、社會科學論著,他更是愛不釋手。
大量的閱讀,讓劉詩白對人文社會科學產生濃厚興趣。1942年,劉詩白考入武漢大學經濟系,1946年畢業(yè)后,到四川大學當助教,5年后調入當時的四川財經學院(西南財經大學前身)。心懷家國、努力鉆研,劉詩白的情懷,有了寄托的地方。之后,他在西南財經大學工作超過半個世紀。
為了做好經濟改革理論方面的研究,劉詩白經常下工廠到農村,進行大量社會調查。“搞研究不能只讀書,在房間里面得出的理論是空心的。”劉詩白一直堅持,經濟學家要將己見上升為理論,并且這個理論要對社會有用,就一定要有充分的親身體驗。
改革開放前后,劉詩白下基層,在工廠一蹲就是半年,在農村老鄉(xiāng)的家里一住又是半年,“有一次調研,我的體重半年內降了10多斤,確實辛苦,但是不這樣,就理解不到勞動人民的艱辛,就看不到當時我國農村生產力低下的現(xiàn)狀。”劉詩白說,也正因為這些在基層的經歷,增加了他對經濟改革必要性和重要性的理解和認識,也催生了之后很多理論的產生。
“我寫的300多篇研究文章、20多本書,根都在這里,都是我看到的最實際的情況。”劉詩白說,支撐自己一直這樣做研究的核心動力,就是情懷,“為了家國和人民,去書中尋找答案,在實踐中檢驗答案,在總結中得出理論。”
如今的劉詩白已經不再帶學生,但是他希望求學之人在多看原著悟原理的基礎上,多讀些偉人傳記。“傳記可以更好地幫助讀者理解偉人的思想、品德和情懷。”劉詩白說,有了高度,搞研究也就更容易找到正確的方向。
【心語心愿】
劉詩白:希望祖國越來越繁榮昌盛,早日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