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官強
省脫貧辦邀請中國人民大學、西南大學、江西財經大學、四川農業(yè)大學、省社科院等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學者專家組成評估檢查專家組
各高校和科研機構均選派了精兵強將,不少調查員有往年貧困縣退出專項評估檢查工作經驗、統(tǒng)計學專業(yè)背景指標硬
不愁吃方面,要看貧困群眾能否吃飽,還要看吃得好不好,是否攝入肉類、蛋類、豆制品等富含蛋白質的食品
基本醫(yī)療方面,不能只看貧困群眾在就醫(yī)方面花了多少錢,而是要聚焦該享受的政策是不是都享受到了
2月18日8時30分,距離2018年貧困縣退出專項評估檢查培訓會開始還有半個小時,成都理工大學商學院副教授楊宇早早坐在會場里熟悉材料。手邊的評估檢查《操作規(guī)程》,寫滿了密密麻麻的筆記。
“指標很多,要好好掌握。”作為農業(yè)經濟管理專業(yè)博士,又參加過水利部組織的貧困地區(qū)飲水安全調查,面對這次評估檢查,楊宇仍不敢掉以輕心。畢竟,這是貧困縣脫貧摘帽的“終極大考”。
自從2016年我國建立貧困退出機制后,貧困縣若想摘帽,必須通過由國務院扶貧開發(fā)領導小組組織的專項評估檢查。但是從今年開始,該檢查正式交由各省負總責,這是貧困縣退出方式的重大調整。在此背景下,我省相關“大考”如何開展?“考卷”重點是什么?評估檢查組需要注意哪些問題?會場上,記者采訪了參加培訓的專家學者和工作人員?!醣緢笥浾?侯沖
責任重大
評估檢查組既是“考官”,又是“考生”
從“國考”到“省考”,是否意味著省一級的責任小了?
“壓力比以往更大。”省扶貧開發(fā)局考核處負責人介紹,貧困縣摘帽退出程序改變后,進一步壓緊壓實了省一級的責任,對貧困縣摘帽退出的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此前國家層面的專項評估檢查,省里只負責協調工作?,F在貧困縣即便通過檢查,并由省政府批準退出,也并不意味著“高枕無憂”,還要面臨國務院扶貧開發(fā)領導小組的抽查。“如果抽查出問題,說明檢查得不好、評估得不準。”上述負責人說。
“以前評估檢查組只做‘考官’?,F在既是‘考官’,又是‘考生’。”江西財經大學統(tǒng)計學院副院長金建軍說,之前評估檢查組只是打分,今年更要關注貧困縣退出后的后續(xù)發(fā)展問題,還要結合地方經濟和社會發(fā)展,提出鞏固脫貧成果的工作建議。
正因為責任重大,省脫貧辦邀請了中國人民大學、西南大學、江西財經大學、四川農業(yè)大學、省社科院等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學者專家組成評估檢查專家組,統(tǒng)一技術規(guī)范、評估標準、調查問卷和培訓教材,并對第三方機構的骨干成員進行集中培訓。西南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師朱琳認為,集中培訓有利于統(tǒng)一思想,同時讓調查員更熟悉四川省情。
為圓滿完成評估檢查任務,各高校和科研機構均選派了精兵強將。朱琳介紹,此次西南大學選派了98人對阿壩州九寨溝縣、若爾蓋縣等地進行評估檢查,他們全部參加過往年貧困縣退出專項評估檢查工作。金建軍帶隊的評估檢查組共有42位調查員,均是統(tǒng)計學專業(yè)的碩士研究生,“他們具有很強的數據整理和分析能力。”
對象精準
既看邊角貧困村,又要防止“燈下黑”
從雪域高原到秦巴山區(qū),30個計劃摘帽貧困縣分布在全省各地。受地形、交通因素影響,不少貧困群眾住得比較偏遠,挨家挨戶走訪顯然不現實。要想通過公正、客觀的評估檢查,確保脫貧過程扎實、脫貧結果真實,使脫貧攻堅成效經得起實踐和歷史的檢驗,科學抽樣、精準鎖定受訪對象是前提。
此次評估檢查涉及行政村和農戶的抽樣。行政村分為貧困村和非貧困村,農戶分為脫貧戶和非貧困戶。
貧困村的抽樣,是一個層層篩選的過程。首先由省脫貧攻堅辦在擬摘帽貧困縣抽選36個貧困村,其中邊角貧困村和一般貧困村各占一半。評估檢查組到縣后,根據地形、交通條件和經濟社會發(fā)展狀況等因素,再從中各抽選9個邊角貧困村、9個一般貧困村作為擬調查村。
“我建議大家到縣后買份地圖,在上面用筆把邊角貧困村和一般貧困村的位置都標記出來,方便直觀選擇。”負責抽樣培訓的江西財經大學統(tǒng)計學院講師李峰說,要優(yōu)先選取縣際交界或鄉(xiāng)鎮(zhèn)交界之間的邊角貧困村。同時嚴查“燈下黑”,適當選取兩三個距縣城較近的一般貧困村進行調查。“有時距離縣城較近、條件較好的貧困村,脫貧攻堅工作反而不扎實。”
農戶抽樣方面,我省要求,每個貧困縣調查脫貧戶600戶左右,非貧困戶700戶左右。600戶脫貧戶中,70%的調查樣本要投放在貧困村。非建檔立卡貧困戶的選擇不設比例,評估檢查組到達行政村以后,可隨機走訪。
“從統(tǒng)計學專業(yè)上看,樣本選取盡量要有代表性。”金建軍說,通過對邊角貧困村的抽樣,可以檢查脫貧攻堅工作是否全覆蓋;通過隨機走訪非貧困戶的方式,可以檢查脫貧攻堅工作是否扎實,從而反映出貧困縣脫貧攻堅工作的真實情況。
標準細化
緊盯是否穩(wěn)定實現“兩不愁三保障”
“有的貧困群眾看病花了好幾萬元,算不算扶持政策落實不到位?”“如果子女在城里買了房,父母還住村里的危房,算不算脫貧?”培訓會上,這些問題成為討論焦點。這反映出,部分調查員對脫貧標準掌握不到位。
貧有千種,困有百樣。怎樣才算脫貧?需要一把“尺子”衡量,否則不同評估檢查組得到的結果可能大相徑庭。
“兩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y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就是這樣一把尺子。這個標準到底有多重要,一個細節(jié)足以證明。2月18日上午,評估檢查專家組組長、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扶貧研究院院長汪三貴花了兩個小時介紹評估問卷,其中1小時40分鐘都在講解“兩不愁三保障”。他強調,評估的核心就是確保貧困群眾穩(wěn)定實現“兩不愁三保障”。
省社科院研究員郭曉鳴說,脫貧攻堅的目的是消除絕對貧困人口,但并不是說全面小康社會建成后,這些絕對貧困人口的生活水平也一下步入小康。“不能把脫貧等同于奔康,無論工作還是評估檢查,一定要堅持現行標準。”
“兩不愁三保障”絕非模棱兩可,而是有著實實在在的硬指標。以不愁吃為例,要看貧困群眾能否吃飽,還要看吃得好不好,是否攝入肉類、蛋類、豆制品等富含蛋白質的食品。此外,還要考慮飲水問題,包括水質是否安全、取水是否方便等。“三保障”中,評估檢查時比較容易出問題的是基本醫(yī)療。汪三貴介紹,不能只看貧困群眾在就醫(yī)方面花了多少錢,而是要聚焦該享受的政策是不是都享受到了。
省扶貧開發(fā)局負責人表示,第三方機構在評估檢查時堅持目標標準,能更好引導基層樹立正確的工作思路,避免降低標準或吊高胃口,確保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