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純樸的村莊上,屈指可數(shù)的幾個讀書人自然尊貴,但那尊貴或許是有些高高在上的,是稍微遠離民間煙火的尊貴。手藝人的尊貴卻是緊貼生活的尊貴,你觸手可及、舉目所望之處,無不點綴著他們的技藝,就連村莊上過氣的地主遺孀——劉三娘也逃脫不了:三娘吃飯的碗據(jù)稱是宜興官窯燒制的,三娘穿著的蠶絲小褂是東廠染坊印染的,三娘睡的楠木床是西直巷木坊打造的,三娘戴的耳墜是楊寶廠師傅手工打磨的……
在民間,在散散落落的村莊上,一個人學(xué)問再高也高不過吃喝拉撒,高不過衣食住行,高不過生老病死。而那些手藝人,就是掌管民間煙火的祭祀者,他們以自己的手藝,扮靚著生活的一個個側(cè)面,人們在這一層層的側(cè)面里雜亂無章地穿行,在有意或無意中抬高了世俗的生活。
早些年,我還不能理解一個地方和一個時代如何倚重一個手藝人的時候,我就已聽過太多關(guān)于手藝人的傳說。那些傳說,如滿天的星斗,時常在我頭頂閃爍。祖母用的銅鎖、銅爐子,祖父一生不離手的煙斗、手爐、大秤,無不彰顯一個個游走著的手藝人的情懷和了得的功夫。
夜晚想起那些遠去的手藝人,我會不經(jīng)意地抬起頭,看頭頂?shù)奶炜铡H缒话闵铄涠鴱V闊的天空中,稀稀落落的幾枚星在微弱地閃爍,我懷疑它們中有一個是我的曾祖父。
我的祖父是做油面手藝的,在當(dāng)?shù)貛资锓綀A很有名氣。他的“產(chǎn)品”,不僅質(zhì)量過硬,食之個個喊好;而且品種齊全,什么脆餅、麻花、桃酥、金剛臍,應(yīng)有盡有。婦女生孩子“坐月子”的、家中來客的、四時八節(jié)送禮的、孝敬老人的,有人跑很遠趕來“光顧”。祖父還有個“捏面塑”的絕活,即用揉進各種不同顏料的面團,捏成形形色色的花鳥禽果,一個個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漂亮極了。人們?yōu)槔先俗?、給死者“送飯”,“做”上它,便覺得無限光彩。祖父講究“誠信”,他專門請人刻了塊有硯臺大的木印版,上面刻著“王記食品,不無二價,童叟無欺”的字樣,用墨水印上小紅紙,扎在每包食品上。那時我放學(xué)回家,常常搶著當(dāng)起“義務(wù)印刷工”,一是好玩,二也可為忙碌的父母幫些忙。“紅紙塊”似商家對消費者的“承諾書”、超時空的“廣告箋”,又像喜慶的“裝飾品”。
那時候鄉(xiāng)村的秩序和詩意,常常用炊煙來意象。直到今天我可以理解為鄉(xiāng)村農(nóng)耕氣象的全部要義就是填飽肚皮,炊煙是食的,是人間煙火旺盛的表征和延伸。吃了嘛,吃過了,吃的啥,要不鄉(xiāng)間的全部寒暄就是一個吃字呢,一并與吃相關(guān)的所有器具和行當(dāng)都賦予了更高層面的意義。
從前,我一度想過做個奔走鄉(xiāng)里的大廚,就像村里的小衣章,兩把菜刀鬧革命,耳朵兩邊各夾著一支甚至兩支香煙,紅光滿面,油頭油嘴,神氣得鄉(xiāng)下的小道都嫌窄。我還艷羨大廚揮動菜刀的格局和氣勢,真是有聲且有色。熱氣蒸騰之下,看著油頭大耳的小衣章一次又一次地抓起大勺接二連三地嘗著即將起鍋的肉膘或蝦米羹湯時,他口水拉沙的樣子,我好生羨慕。我不知道大廚還可以拿工錢,只以為忙乎半天混個嘴,混個酒足飯飽就是一件劃算得要命的差事。
那一年暑假的一個午后,我從大河里游泳返家,用破鏟子裝飯,性急之下一不小心把補的鍋疤揭開剝落了。我嚇壞了,這可怎么辦呢,還能補得起來嗎?母親知道后氣得用掃帚枝子抽得我滿院蹦跳。一旁的祖父拿起破鍋瞇虛著眼對著西邊的夕陽照了照,說,明天周村的范師傅來看看,興許還能補上。
如約而至似的,第二天范師傅挑著擔(dān)子真來村上了。那個經(jīng)典的橋段永遠在我的腦海里:補鍋匠的范師傅剪了圓形的銅片,先換原來的兩個疤,用鐵錘輕輕釘,釘上勁。后釘3個疤,先用鋼鉆在裂紋上鉆孔兒,而后釘疤。動作仍是輕輕地,生怕用力過大會把鍋打破。釘罷,一塊黃膠泥在3個疤擦,泥太硬,朝泥上吐兩口唾沫,一手下面托著,一手上面狠擦,直到黃泥漬進縫里才完事。
現(xiàn)在我想,那口鐵鍋如果能保存到今天,一定很有價值。那是一件文物,每個疤都固定下莊稼人的一段貧寒日子,每一個疤把莊稼人的苦難人生串成綿綿不絕的沉重故事;那個似乎也是一件藝術(shù)品,幾個疤仿佛每個都釘?shù)氖堑胤?頗有聚散疏密之美,頗有形而上的意思,襯以黑青鍋鐵,明暗反差強烈,足以震撼人心。想日下紛紛標(biāo)新立異的前衛(wèi)藝術(shù)家,怕也弄不出這樣的杰作。
吉坤二爺在我心目中肚里是有些墨水的,因為他會講《水滸》里的人物故事。一天他到我們家串門,家里沒有大人,他便與我們講起了故事。記得第一次就是講的“武松打虎”,他講到我們認為最扣人心弦處,就停下來了,說口渴。我連忙倒水,二爺又說加些糖就更好了。糖家里是有些的,我們都舍不得吃,但沒有辦法,想要把故事聽下去,忙不迭地用小勺子弄兩下子放開水里,吉坤二爺一咕嚕就喝下去了,又繼續(xù)賣勁講武松打虎的故事。一會二爺又停頓下來了,這次又說記憶力不行了,需要弄根煙接接力。聽故事心切啊,我只好又把父親放在柜里的香煙拆下來,遞上一根又幫二爺點上。就這樣,暑假里的一個下午,家里的白糖都下二爺?shù)亩橇?香煙變成煙又散去了,我們把故事也聽得飽了。直到今天,吉坤二爺在我家喝糖茶講故事的細節(jié)仍形象生動地留在我的腦海里。后來,我才知道吉坤二爺原來是地區(qū)說唱團專業(yè)說書演員,政治運動中才被流放到老家種地。當(dāng)我知道吉坤二爺是地地道道的說書匠時,他已離開人世近10個年頭。
我小學(xué)畢業(yè)那年的暑假,父親干了一件十分了不起的工程,第一次把莊上頭牌細料木匠王四爺請回家置辦家具。我清楚地記得有一面五斗櫥、一張四仙桌子,剩下的木料順便帶了兩張椅子、3張板凳。
其實早在一年前父親就專門到門上請過,四爺檔期緊是一方面,那年春天他到我家擱木方子的西廂房,細細看過木方子后,擱下一句話:再晾半季,等入了伏正好。這才是遲遲不動工的主要原因。
四爺開工后的那些日子我異常興奮,整天飛舞瘋癡在木香噴發(fā)的刨花間。我突然無比喜歡上四爺?shù)母^、鑿子、鋼鋸還有刨子。我驚訝刨子的奇異功能,趁四爺不注意我就在平整的木塊上學(xué)著四爺?shù)膭幼骰瑏砘?練了半個暑假,終于才心滿意足看到自己刨出的輕盈勻稱的刨花。就在這段日子,大人們才第一次確切發(fā)現(xiàn)我是左手拿斧頭,左手拉鋸,左手彈墨盒,左手操斧子。更不可告人的是,王四爺?shù)囊话雅僮又钡酵旯そY(jié)過工錢離開我家都沒有現(xiàn)身,今天可以詔告天下那把刨子是我藏起來的,因為我對刨子充滿了無限好奇和想象。我常常用那把刨子偷偷對著家里吃飯的桌子刨,對著板凳刨,對著門板刨,對著門檻刨,甚至對著大樹刨。那年暑假結(jié)束的某天傍晚,我偷偷把刨子扔到四爺家院子里,我知道不是我良心覺醒,而是刨刀已被我磨得毫無脾氣。后來四爺與鄰村的一個大姑娘私奔了,其時四爺已經(jīng)娶妻生子。從此我才知道,小木匠年輕力壯到處流浪,很危險。本來我更愿意長大后成為一位細料木匠,就在他和那個姑娘私奔前的那天上午,王四爺上下打量著我,然后毫無懸念地說,不行,因為你是個左撇子,從此我便再也沒有拿過斧頭、鑿子、刨子,世間便也少了一位危險的左撇子木匠。